在分析财务管理系统用例时,需要创建一个表格来详细记录每个用例的功能、参与者、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以及可能的结果。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用例分析表格模板:
用例编号| 用例名称| 参与者| 前置条件| 后置条件| 功能描述| 结果
---|---|---|---|---|---|---
1| 用户登录| 用户| 用户名和密码| 成功登录| 允许用户访问系统| 成功
2| 用户注册| 用户| 无| 用户提交注册表单| 允许新用户创建账户| 成功
3| 查询账户余额|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 显示账户余额信息| 成功
4| 修改密码|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并提交密码修改请求| 更改用户密码为新密码| 成功
5| 查看交易记录|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 显示过去一定时间的交易记录| 成功
6| 添加新交易|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并提交交易信息| 添加新的交易记录到账户中| 成功
7| 删除交易|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并提交交易信息| 从账户中移除特定的交易记录| 成功
8| 导出交易记录| 用户| 无| 用户选择账户并提交导出请求| 将选定的交易记录导出为CSV文件| 成功
在这个表格中:
* "用例编号"用于标识每个用例的唯一编号。
* "用例名称"是这个用例的简短描述。
* "参与者"是指执行用例的用户或系统实体。
* "前置条件"描述了执行该用例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或状态。
* "后置条件"描述了执行该用例之后系统的状态或行为。
* "功能描述"是对这个用例功能的详细解释。
* "结果"列出了执行该用例后期望得到的结果或输出。
这个表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或调整,例如,可以增加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或者更详细的业务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