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和管理。该管理办法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包括信息系统的分类、安全保护措施、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要求等。
在受理环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申请单位符合相关要求。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1. 申请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2. 申请单位的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包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3. 申请单位的信息系统概况:包括系统的名称、类型、规模、功能等。
4.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包括系统的安全性能指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等。
5.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包括系统的安全隐患、风险等级等。
6.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
7.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等。
8.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培训记录:包括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记录、考核结果等。
9.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等。
10. 申请单位的信息安全审计报告:包括单位的信息安全审计报告、审计结果等。
通过审核,申请单位可以正式成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的受保护对象,享受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服务。同时,申请单位也需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向认证机构提交信息安全保护情况的报告,以证明其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