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一部法律。该法律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旨在规范网络运营者在网络空间的活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防范和抵制网络攻击、网络恐怖和网络犯罪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核心要点如下:
1. 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 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网络运营;
- 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网络攻击、网络恐怖和网络犯罪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 及时报告网络安全事件,接受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 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 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网络运营者进行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包括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网络安全检查,查处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等。
3.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举报和投诉。
4. 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5. 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引导,提高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6. 网络运营者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不得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7. 网络运营者应当依法承担因自己的行为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的责任,并对受害方给予赔偿。
8. 国家鼓励和支持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发展,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网络安全基本法》是一部全面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在网络空间活动中应遵循的法律规范,旨在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