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是中国政府为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国家、社会、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该条例于2017年6月1日正式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条例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提出了安全保护措施的要求,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这对于规范网络信息安全行为,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范网络攻击和网络犯罪,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根据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风险程度,将网络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的网络信息系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2. 安全保护措施的要求。网络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损坏、丢失。同时,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也应当遵守安全管理规定,不得擅自修改系统设置,不得非法获取、使用他人信息。
3. 安全评估与审查制度。网络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应当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4. 法律责任。违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造成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的发布,是我国网络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水平,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