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信息系统确定密级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敏感程度:这是确定密级的首要依据。如果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军事秘密、商业秘密等,那么这些信息应该被定为最高密级,即绝密级。相反,如果信息只是一些普通的工作记录或日常通讯内容,那么这些信息可以定为机密级或秘密级。
2. 信息的保密期限:如果一个信息的保密期限较短,那么这个信息可以被定为较低级别的密级。例如,一些内部会议记录可能只需要保密一周,因此可以定为机密级;而一些长期保存的文件,如历史档案,可能需要永久保密,因此可以定为秘密级。
3. 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如果一个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敏感信息,或者信息的形式(如文件、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容易被他人获取,那么这个信息应该被定为较高级别的密级。例如,一个包含大量敏感数据的数据库,如果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那么这个数据库应该被定为机密级。
4. 信息的保密责任:如果一个组织对某个信息有严格的保密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应该被认定为该信息的持有者。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组织可以自行决定将信息定为何种密级。
5. 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系统,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来确定其密级。
总之,涉密信息系统确定密级的依据主要包括信息敏感程度、保密期限、信息内容和形式、保密责任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因素往往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