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信息系统审查完成的程序规定通常由国家保密局或其下属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机密信息泄露。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程序规定:
1. 申请审查:涉及涉密信息的单位或个人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审查申请,包括系统概述、系统架构、关键数据和操作流程等。
2. 初步评估:相关部门会对申请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有必要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如果初步评估认为需要审查,相关部门会安排专家进行现场检查。
3. 现场检查:专家将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现场检查,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程序、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现场检查的目的是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符合国家安全法规和标准。
4. 审查报告:现场检查结束后,专家会出具审查报告,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涉密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审查结果通知:相关部门会根据审查报告的结果,决定是否批准涉密信息系统的使用。如果批准,相关部门会颁发相应的审查合格证书;如果不批准,相关部门会说明理由并要求整改。
6. 整改与复查:被审查的单位或个人需要根据审查报告的要求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整改报告。相关部门会组织复查,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7. 持续监控:除了定期审查外,相关部门还会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监控,以确保其始终符合安全要求。
总之,涉密信息系统审查完成的程序规定是为了确保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机密信息泄露。相关部门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审查流程,并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严格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