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一部法律。根据该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窃取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活动。
以下是网络安全法规定的禁止行为:
1.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络进行间谍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等。例如,非法获取、出售、提供或者公开他人的国家秘密、情报等。
2. 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宣扬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等。例如,制造、传播涉及暴力、恐怖、宗教极端主义的音视频内容等。
3. 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络窃取、泄露国家机密信息等。例如,非法获取、使用、泄露国家机密信息等。
4. 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包括通过网络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等。例如,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银行账户等个人敏感信息等。
5. 网络欺诈行为:包括通过网络进行虚假宣传、诈骗、侵权等违法行为。例如,发布虚假广告、虚假中奖信息、虚假招聘信息等。
6. 网络诽谤行为:包括通过网络发表虚假言论、诋毁他人名誉等。例如,发布关于他人的言论、图片、视频等内容,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等。
7.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包括通过网络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例如,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专利、商标等。
8. 网络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通过网络泄露他人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例如,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他人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9. 网络侵犯个人数据行为:包括通过网络非法收集、使用、泄露他人的个人数据等。例如,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10. 网络侵犯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包括通过网络侵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权益等。例如,发布针对未成年人的不良信息、侮辱、歧视等。
总之,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行为的规范旨在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民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违反网络安全法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以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