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
1. 目的:为保障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2. 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二、组织机构
1. 成立学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网络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
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信息报送。
3. 各学院、各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本部门的网络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
三、网络安全管理职责
1. 网络管理部门负责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确保网络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更新软件和补丁。
2. 教职员工应遵守网络使用规范,不得擅自修改网络配置,不得在非授权的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或进行操作。
3. 学生应遵守网络使用规定,不得私自使用他人账号登录网络,不得传播不良信息。
四、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措施
1.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 加强对重要数据的保护,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3. 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4. 建立网络异常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
五、网络应急响应与处置
1. 设立网络应急响应团队,负责网络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
2. 制定网络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工和处置措施。
3. 发生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事件时,应急响应团队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确保网络安全。
六、宣传教育与培训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网络安全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七、监督检查与考核
1. 学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部门、各学院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2. 对违反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