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
一、总则
1. 目的和原则
为了确保单位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安全保护和管理,提高办公效率,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遵循合法、合规、高效、安全的原则,以保障单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计算机及相关网络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3. 责任与权限
- 单位负责人是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和审批相关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机及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等。
-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确保信息安全和数据保密。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1. 组织结构
- 成立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小组,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和信息技术部门相关人员。
2. 人员配置
- 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 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工作。
三、计算机及网络使用规定
1. 使用范围
- 仅限于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 禁止将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用于非法活动或个人娱乐。
2. 使用规范
- 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 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时,应尊重版权,不得下载、传播盗版软件和非法内容。
四、硬件设备管理
1. 采购与验收
- 采购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时,应选择符合单位需求的品牌和型号,并确保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 验收时,应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2. 维护与保养
- 定期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进行清洁、除尘、散热等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采购、使用、维修等情况,便于管理和追溯。
五、软件管理
1. 采购与安装
- 采购软件时,应选择正版软件,避免使用盗版软件。
- 安装软件前,应了解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确保正确安装和使用。
2. 更新与升级
- 定期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进行更新和升级,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在软件更新时,应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备份工作。
六、网络管理
1. 网络结构设计
- 根据单位需求,合理规划网络结构,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 设计时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2. 网络安全措施
-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
- 实施网络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授权用户的访问;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密。
七、数据管理
1. 数据分类与存储
- 按照重要性、敏感性等因素对数据进行分类,合理存储和管理。
- 采用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数据保密与传输
- 加强对敏感数据的保密措施,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
- 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八、事故处理与应急预案
1. 事故处理程序
- 发生计算机及网络故障时,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 对于重大事故,应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
2. 应急预案
- 制定详细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人和联系方式。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作水平。
九、监督检查与考核
1. 监督检查机制
- 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 对违反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2. 考核与奖惩
- 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实行绩效考核制度。
- 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十、附则
1. 解释权与修改权
-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单位负责人所有。如有未尽事宜,由单位负责人决定解释。
-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2. 生效时间
-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