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未经批准,非法使用、复制、传播、买卖、转让、盗窃等国家秘密信息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因此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1. 法律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非法使用涉密计算机: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涉密计算机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浏览非公开网站、下载非公开文件等。
(2)非法复制涉密计算机文件:未经授权,擅自复制涉密计算机的文件,如拷贝、打印、扫描等。
(3)非法传播涉密计算机文件:未经授权,擅自传播涉密计算机的文件,如发送、转发、分享等。
(4)非法买卖涉密计算机设备:未经批准,擅自购买、出售、租赁涉密计算机设备。
(5)非法转让涉密计算机设备:未经批准,擅自将涉密计算机设备交给他人使用。
(6)非法盗窃涉密计算机设备:未经授权,擅自窃取、抢夺涉密计算机设备。
2. 防范措施
针对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的保密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涉密计算机安全的认识。
(2)严格管理涉密计算机:对涉密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控制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使用。
(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制定和完善涉密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涉密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
(4)加强技术防护: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等技术手段,防止涉密计算机被非法访问、篡改或破坏。
(5)严格审计检查:定期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的发生。
(6)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击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维护国际信息安全。
总之,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法律、制度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