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是指未经授权或未按规定程序,私自使用、修改、删除、复制或传播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的保密法规和政策,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法律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刑事责任则包括追究其刑事责任,如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
防范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保密法规和政策。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涉密信息管理、使用、存储、销毁等方面的制度,明确涉密信息的分类、分级、权限、流程等,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3. 严格审批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保只有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接触到相关信息。
4. 加强技术防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防止非法访问和篡改涉密信息。
5.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现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6.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涉密信息的使用、存储、销毁等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7. 加强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涉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和技能,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8.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涉密信息保护方面的合作,共同打击擅自涉密计算机行为,维护国际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