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管控标准制定原则中,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核心要素。具体如下:
1. 科学性:制定管控标准时必须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内容齐全且合理可行。这包括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关键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预测。例如,通过科学的计划编制方法,如“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可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并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2. 系统性: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和控制。制定管控标准时,需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考虑各个管理环节的衔接与协同。例如,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工程质量的控制,还包括成本控制、进度调节和风险预防等方面。同时,建设单位需承担多方面的管理任务,如工程质量、成本控制、进度调节等,因此,需要借助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全面调度,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3. 标准化:建立明确的项目管理标准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预期目标并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这些标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使用的术语、分类、代号、格式等,以及项目管理流程、准则、方法、工具和数据。此外,项目管理标准的制定需要广泛协商与协调,全国项目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侧重基础性和通用性,解决重点领域的问题,而行业应用标准则应与对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同解决。
4. 规范化:项目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执行标准。例如,明确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展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引导管理团队形成正确观念认知,设定目标职责,推动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管控标准制定的原则涵盖了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多个方面。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管理体系,旨在确保建设项目能够高效、安全、经济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