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协同系统是随着电子发票的推广和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电子发票的推广始于2010年,当时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推行电子发票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积极推广电子发票的使用。随后,各地税务局陆续推出了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的开具、查询、查验等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发票协同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电子发票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纸质发票需要人工进行核对、存档和管理,而电子发票则可以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方式快速传输和保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票信息不完整、易篡改、难以追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方税务局开始尝试使用发票协同系统来管理电子发票。
发票协同系统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对电子发票的自动识别、校验、归档、查询等功能。通过发票协同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子发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发票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发票协同系统还可以与税务部门的其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实现税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目前,中国的许多地方税务局已经采用了发票协同系统来管理电子发票。例如,北京市税务局推出了“北京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了电子发票的开具、查询、查验等功能,并实现了与税务部门的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上海市税务局也推出了“上海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同样提供了电子发票的开具、查询、查验等功能,并实现了与税务部门的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总之,发票协同系统是随着电子发票的推广和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帮助税务机关更好地管理和监督电子发票的使用,提高发票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未来,随着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票协同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