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突破,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1970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旨在通过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这一概念为后来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83年,英国政府发布了《计算机和通信政策》报告,明确提出了“信息化社会”的概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同年,日本也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标志着中国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中国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数字中国”战略,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010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与信息化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真正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是在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