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高效协调和科学决策水平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该规划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预警、响应和处置,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升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完善应急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应急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3. 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挖掘和预测能力;研发适用于应急管理的移动终端设备和软件系统,提高现场指挥效率。
4. 业务体系构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业务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救援行动、事后处置等环节;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6. 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应急管理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应急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7. 法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法律保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8. 资金投入与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9. 监督管理与评估: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信息化建设进展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中国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