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是用于证明信息系统已经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了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的证明文件。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的规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个等级:
1.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适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2.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适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3. 第三级(安全保护级):适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4. 第四级(分级保护级):适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5. 第五级(监管保护级):适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要求,需要进行专门的安全等级保护备案。
此外,根据《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管理办法》(公通字[2017]44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包括以下内容:
1. 备案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2. 信息系统基本信息:包括系统名称、系统类型、系统规模、系统功能等。
3. 安全等级保护备案信息:包括系统安全等级、安全保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
4. 其他需要备案的信息:包括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运维人员、系统运维记录等。
备案单位应当在完成备案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备案机构提交备案材料。备案机构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备案单位。
总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有五个级别,分别是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和第五级。备案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备案工作,并向备案机构提交备案材料。备案机构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通知备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