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企业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传递,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1)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损耗;
(2)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信息错误和遗漏的可能性;
(3)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
(4)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系统功能: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2)信息存储与管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4)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 系统组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
(2)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发工具等;
(3)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用户等;
(4)数据资源: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资源,如财务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等。
4. 系统运行机制: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采集机制: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种数据的采集;
(2)数据处理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有用的信息;
(3)信息传递机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4)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应用,实现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
5. 系统评价指标:为了衡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
(2)系统稳定性指标:如故障率、恢复时间等;
(3)系统可用性指标:如系统可用时间、系统可用性等;
(4)系统效益指标:如投资回报率、成本节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