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概率论的提出者是19世纪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他在1710年发表的《单子论》中首次提出了“单子”这一概念,并认为宇宙是由无数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单子”组成的。这些“单子”具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它们相互独立地存在,并通过某种方式相互作用。
在莱布尼茨的体系中,每个“单子”都具有自己的意识,能够感知外部世界并做出决策。这种观点与当时的科学观念相悖,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物质世界是统一的、连续的,而不存在独立的实体。然而,莱布尼茨的理论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尽管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试图揭示其背后的哲学意义和科学价值。例如,20世纪初的物理学家玻姆(Erwin Schrödinger)就曾提出过类似的“波粒二象性”理论,试图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此外,一些现代哲学家也对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将其与现代哲学思想相结合。
总之,人工智能概率论的提出者是19世纪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他的“单子”理论虽然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