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阿瑟·C. 库利克在1962年提出。他在他的著作《信息革命》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信息革命”。他认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资源,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 电子计算机时代(1945-1970年代):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如数据处理、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这一时期,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通信网络时代(1970年代-199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这一时期,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
3. 数字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字化不仅包括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还包括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应用。这一时期,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总之,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