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在2014年提出,当时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数字政府”的概念。
数字政府的三大主赛道分别是: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这三大主赛道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于1993年启动了“金关工程”,旨在实现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2002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实现政府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实现政府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物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的便捷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总的来说,数字政府的三大主赛道——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都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主赛道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推动了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促进了政府服务的高效化和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