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30年,我国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具体目标
1.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 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普及:在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安防等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4. 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完善: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5. 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壮大: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实施路径
1. 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2. 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
4. 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组织和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人工智能发展工作。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3. 加强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监管机制,定期对人工智能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
4. 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接受度,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