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系统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制度是确保税务机构财务活动合规、有效和透明的重要机制。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计目标与原则: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和评估税务机构的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审计工作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保密的原则,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审计范围与内容:审计范围包括税务机构的财务收支活动,如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审计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税务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3. 审计方法与程序:审计方法包括现场审计、文件审计、数据分析等。审计程序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提出整改建议等。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 审计责任与追究: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负责,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对于违反审计规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应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 审计结果的应用:审计结果主要用于指导税务机构改进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同时,审计结果也可作为评价税务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
6. 审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随着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务系统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制度也应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求,加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税务系统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