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零售企业的进销存表是记录企业进货、销售和库存变动情况的重要财务工具。会计分录则是根据这些变动来记录相应的经济业务,以反映在会计账簿中。以下是如何根据进销存表做会计分录的步骤:
一、进货会计分录
1. 借方: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2. 贷方: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取决于支付方式)
3. 解释:当企业购入货物时,增加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减少企业的银行存款或增加应付账款。
二、销售会计分录
1. 借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2. 贷方:主营业务收入
3. 解释:当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增加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减少主营业务收入。
三、销售退回会计分录
1.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2. 贷方: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3. 解释:当企业收到退货并减少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价值时,减少主营业务成本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账面价值。
四、盘盈盘亏会计分录
1. 借方: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2. 贷方:待处理财产损溢
3. 解释:当企业盘点发现库存商品或原材料数量多于账面价值时,增加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的账面价值。反之亦然。
五、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
1. 借方:存货跌价准备
2. 贷方:资产减值损失
3. 解释:当企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反映了企业对存货价值的谨慎估计。
六、期末结转会计分录
1.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2. 贷方: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3. 解释:期末,对所有未售出的商品或原材料进行结转,减少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主营业务成本的账面价值。
七、期末结转会计分录
1. 借方:主营业务收入
2. 贷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3. 解释:期末,对所有已售出的商品或服务进行结转,减少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的账面价值。
八、期末结转会计分录
1. 借方:主营业务成本
2. 贷方: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3. 解释:期末,对所有已售出的商品或原材料进行结转,减少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主营业务成本的账面价值。
总之,以上会计分录是基于一般的批发零售企业操作流程。实际的会计分录可能会因企业具体操作和当地会计准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进行会计分录时,务必确保遵循当地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