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负载平均数(server load average)是衡量服务器在特定时间段内处理请求的能力的指标。它由三部分组成:系统负载、用户负载和等待队列负载。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服务器的平均负载。
1. 系统负载(system load):这是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正在使用的进程和线程的数量。系统负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核心转录(core dump):当服务器崩溃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转录文件,记录崩溃前的系统状态。转录文件的大小与系统负载有关,因此可以间接反映系统的负载情况。
- 用户转录(user dump):当用户登录并执行命令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新的转录文件,记录该用户的系统状态。用户转录文件的大小与用户负载有关,因此可以间接反映用户的负载情况。
- CPU使用率:CPU使用率是衡量服务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CPU使用率过高时,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响应缓慢或崩溃。因此,可以通过观察CPU使用率来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
- 内存使用率:内存使用率是指服务器上可用内存占总内存的比例。当内存使用率过高时,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响应缓慢或崩溃。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内存使用率来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
2. 用户负载(user load):这是用户在执行操作时对服务器产生的请求数量。用户负载包括以下几类:
- 查询请求:用户向服务器发送的查询请求,如搜索关键词、获取数据等。查询请求的数量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和活跃程度。
- 更新请求:用户向服务器发送的更新请求,如修改数据、提交表单等。更新请求的数量反映了用户的操作频率和需求。
- 下载请求:用户向服务器发送的下载请求,如下载文件、视频等。下载请求的数量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和活跃程度。
- 其他请求: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请求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请求,如图像上传、音频播放等。这些请求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仍然反映了用户的需求和活跃程度。
3. 等待队列负载(queue load):这是用户在等待服务器处理请求时所消耗的时间。等待队列负载包括以下几类:
- 网络延迟: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而网络传输速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带宽、延迟等。网络延迟越大,用户等待的时间越长,从而增加了等待队列负载。
- 服务器处理时间:服务器处理请求所需的时间也会影响等待队列负载。如果服务器处理时间过长,会导致用户长时间等待,从而增加了等待队列负载。
- 资源竞争:在高并发环境下,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服务器,可能导致资源竞争。资源竞争会导致部分用户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资源,从而增加了等待队列负载。
综合以上三种负载,我们可以计算出服务器的平均负载。计算公式为:
平均负载 = (系统负载 + 用户负载 + 等待队列负载) / 3
通过观察平均负载的变化趋势,可以了解服务器在不同时间段的负载情况。如果平均负载持续上升,可能意味着服务器的性能下降或资源不足;反之,如果平均负载持续下降,则说明服务器的性能较好,资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