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签订是否会导致诉讼风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问题。电子合同的确存在被起诉的风险,但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执行这些合同。电子合同是指通过电子通信手段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以下是对电子合同签订是否会引起诉讼风险的分析:
1. 合同真实性的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电子数据如果由记录和保存电子数据的中立第三方平台提供或者确认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真实性。这意味着如果电子合同有合法的第三方认证,则其真实性可以得到法院的认可。
2. 数字签名的法律要求:在电子合同中,数字签名是确保合同内容不被篡改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不能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三种情况,其中包括涉及人身关系等特定情形。因此,如果电子合同包含这些敏感信息,可能会影响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3. 电子签名的专属控制:电子签名的可靠性标准之一为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这保证了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然而,如果没有控制机制,如数字证书,那么电子签名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质疑。
4. 合同条款的明确性:为了减少纠纷,电子合同应明确具体,包括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避免模糊不清的条款导致后续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电子合同的签订确实存在被起诉的风险,但关键在于如何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如何管理和执行这些合同。企业和个人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例如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平台进行电子签名验证,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各项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