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工业自动化升级,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对这一规划的详细解读:
1. 目标定位与战略意义:
-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 通过深化工业自动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行。
- 这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主要任务与措施:
-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 强化技术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 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整体水平。
-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3. 具体实施路径:
- 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在技术研发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高技术水平。
- 在应用推广方面,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 在政策支持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预期效果与挑战:
- 预期效果包括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稳步提高、能源消耗的大幅降低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 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瓶颈、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总之,“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强调了工业自动化升级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通过深化工业自动化升级,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