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是中国为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而制定的一部法律。该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旨在构建系统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制止和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强化了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具体措施包括:
1. 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和范围,包括基础设施、重要数据、重要应用等。这些设施通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一旦遭受攻击或破坏,可能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符合国家标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其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运营者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 要求运营者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识别、通报和处置网络安全事件。同时,鼓励运营者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提高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的能力。
4. 强调了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特别保护制度,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国家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
5. 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包括依法接受监督、协助调查处理网络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等。
6. 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规定了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以及个人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使用规则。
7. 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的权利义务,包括报告义务、协助调查义务、保密义务等。
8. 规定了违反《网络安全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以保障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总之,《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有助于提升国家网络空间的安全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该法也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网络安全的信心。